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中心新闻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心新闻

大咖说|菲仕兰艾业荣—一位国际奶业老将的行业观察

2021-10-14 16:03:44 0人评论 772次浏览 分类:中心新闻

随着中国奶业的振兴和国际化,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不断涌现。不断进化的饮食文化让消费者对营养,健康,新鲜,有趣等要求越来越高,该如何用丰富的乳品品类满足多元的消费场景?在饲料成本日益上涨,环保等多重压力下实现产量持续增长,以提高自给率?中小牧场未来该如何发展,合作社是否是答案?如何用终局思维洞察奶业未来?行业应如何通力合作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这些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答案,但却值得深入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一探究竟。作为行业智库,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将中国、荷兰和全球的奶业智慧链接起来,期待多元的视角和经验碰撞出价值。

在第一期“大咖说”,有幸邀请到一位荷兰国际奶业老将,他将以国际视角和自己的行业经验分享对全球和中国的行业观察。疫情阻隔不断交流,虽不能亲身前往荷兰,小编依然通过网络会议完成了这次面对面采访,视频在段落末尾。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神秘嘉宾。


Jeroen Elfers

艾业荣先生现任荷兰皇家菲仕兰奶业发展与原奶品类总监,也是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的核心执委。同时他还是荷兰奶业协会的董事会成员,以及尼(日利亚)荷(兰)奶业发展中心的创建人。艾业荣先生拥有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硕士学位,曾在Stork, Rexam and General Electrics等多家跨国公司工作,职业足迹遍及荷兰,瑞典和英国。加入荷兰皇家菲仕兰后,先后担任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和合作社事务总监。曾参与2009年菲仕兰前身Friesland Foods和Campina两家合作社乳企的合并,并主持了人事融合工作。

荷兰皇家菲仕兰始创于1871年,是荷兰唯一拥有皇家称号的乳品企业, 也是全球十大乳制品企业。是一家源自荷兰,拥有150年历史的全球乳制品企业, 致力于为世界提供高品质的天然营养,拥有荷兰近70%的牧场。每一天,荷兰皇家菲仕兰向全世界10亿多消费者提供营养丰富的乳制品。

像许多热爱田园生活的牛人一样,Jeroen自己有一个小小的牧场(非商业性质),工作之余养了几头肉牛和猪,还有一条狗和几只猫。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Jeroen背后可不止一个女人,而是3个女人(他的爱人和两个女儿),外加3个男人(三个儿子)!幸福的一家人!

拥有多年奶业经验的Jeroen并不是从小在牧场长大的,小时候写下的志愿也不是成为一个奶业工作者,而是消防员,想不到吧!但Jeroen的奶业生涯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并拥有许多不同板块的工作经验。Jeroen说他对现在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虽然加入菲仕兰很多年了,但过去的20年里随着合作社的不断成长和融合以及公司业务不断的改革创新,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工作内容总是充满新鲜感。除了发展迅速以外,企业的创新性和全球化,也使得工作充满挑战。



可以谈谈菲仕兰您最喜欢的创新性举措吗?


我已经在菲仕兰工作很多年了,有非常多的菲仕兰创新型的项目我都很喜欢,说到最喜欢的一个确实很难。我只能说说我最近参与的一个创新型项目,‘On the way to PlanetProof’也是我非常为之骄傲的项目之一 。

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所承载的理念和意义,该项目是选出10%的可持续发展做的最好的牧场,单独收集和加工原奶,形成一个单独的原奶品类,就像有机牛奶品类那样。我们会对这些牛奶进行认证,最终产品上也会有‘On the way to PlanetProof’的认证标签。项目成立两年至今,已经累计有70万吨的该品类牛奶被售出。可以说这个是我们在荷兰市场上增长最快的牛奶品类,也因为它顺应了荷兰社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建立了这个产品品类的概念,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也感觉非常骄傲。

在目前看来,芝士、奶酪类产品在中国人的菜单上还不是很常见,菲仕兰会考虑开发适合中国饮食习惯的芝士、奶酪类产品吗?


我们已经在做了并且我们会持续做下去。但比意愿更重要的是市场是否已经准备好。菲仕兰在奶酪、黄油和其他奶制品制作和销售方面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了,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旗下还有很多产品,出口到90多个国家。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尝试不同的口味和异域饮食,中国更是如此。我们越来越能接受其他国家的饮食习惯。例如意大利的餐厅中会用到很多芝士,在亚洲国家广受欢迎,很多欧洲人也经常吃亚洲风味的食物。这说明我们的饮食文化在不断的融合,也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当然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做出调整,比如大多数中国人都乳糖不耐受,那产品就会做成零乳糖的。我们相信奶酪和黄油也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中国的食谱中。

荷兰有很多合作社,菲仕兰也是一家合作社乳企。通过奶农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在奶农和乳企间形成紧密的利益链接,在中国是否行得通?


当然可以。但如果武断地说荷兰模式适用于所有国家是不妥的,一个奶业体系的完善需要考虑许多不同因素,例如历史和气候等。

荷兰奶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独特模式,可以给很多国家的奶业借鉴。我们相信,采用放牧形式的中小牧场和家庭式奶牛场可以是一个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与完全基于大型规模化牧场的模式相比,确保了高就业率和可持续性。即便在中国,中小牧场也是牛奶生产的主体。


在中国,我们看到乳企通过参股和并购大型牧场,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在您看来,中国的中小规模牧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的?


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令人瞩目的,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仅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一些想法建议。家庭农场和中小牧场是奶业的中坚力量。在中国,规模化牧场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奶产量也在增长。但同样,奶产量的增长也离不开中小牧场的贡献,很遗憾看到中小牧场的数量在中国持续减少。如果可以给予中小牧场更多关注,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质量把控和牧场管理,使它们成为乳制品行业更强大的骨干,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可持续的。

在我看来,混合模式可以为中国奶业建立更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珍惜和支持中国的中小型牧场也非常重要。另外减少对进口饲料的依赖有助于提高自给率,否则我们只不过是在奶业价值链上转移了矛盾点,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给。

您认为目前奶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一方面,世界人口在增长,需要高营养的食物,且植物基替代品的发展非常迅速。另一个挑战是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能更好的运作整个生产系统,给我们的后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需要与各个奶业同行之间相互合作和整合资源,利用有限的耕地生产出高品质的牛奶,就像SDDDC所做的一样,在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上以预竞的方式合作。其次,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定制的长期政策也很重要。第三,消费者能够认识并了解到,所选乳制品的安全性以及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这需要我们在食品生产尤其是乳制品行业共同投入更多努力和创新。

去年菲仕兰主导的尼荷奶业发展中心(CNDDD)成立了,在此向您表示祝贺,请问您一共参与了多少个这样的平台?他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我一共参与了三个,分别在荷兰、中国和尼日利亚。这些中心的模式都很独特,但独特的同时又有着同一个共性,即这些平台都是行业中的人员和企业,基于大家面对的共通行业问题和挑战来展开合作。它们的背后的理念是:虽然许多公司都是竞争对手,但归根结底,我们都受益于大量消费的乳制品,并在创新、可持续性和质量方面共同努力。如果某个乳制品生产商的质量存在问题,那将会影响整个行业。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就是将中荷两国的乳企聚集在一起,与奶业研究领域和奶制品行业的专家和决策者共享中荷奶业经验,从整个中国乳业产业链提高产量、安全和质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