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历新年刚过,全球通货膨胀和原油价格上涨给奶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乳制品国际拍卖价格持续走高,且短期内没有降低的趋势,中国作为全球乳制品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加上我国奶源基地建设热潮持续,养殖成本明显上涨,很多企业2022年开局并不轻松,都面临着成本攀升、奶源阶段性过剩等压力。
全球奶农是一家,虽然每个国家的奶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大家同样面临着通胀和成本上涨的发展压力,谁都不容易。2022年2月15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SDDDC)举办了“乳事说”线上直播“奶农吐槽大会”,邀请了来自亚、欧、非三大洲8个奶业典型国家的奶农,分享了他们的养牛故事、发展经验和当前面临的困难与烦恼。
来自尼日利亚的MoyosoreOlatunde Rafiu先生,今年40岁,运营着一家存栏50头奶牛的天才牧场,牧场建立于2014年,年产奶量40吨。尼日利亚的奶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养殖规模普遍较小,养殖技术也不太成熟,对于Rafiu先生而言,现阶段他的梦想就是拥有更多高产的奶牛,同时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更好的政策,一方面能有足够的优质饲料原料,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养殖技术,获得养殖人才。
来自巴基斯坦的Hustam Jalal先生,是一家存栏6200头的牧场管理者,牧场建立于2013年,年产奶量3100吨,这是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一家牧场。目前,巴基斯坦以规模化养殖为主,饲料原料的自给和单产的提升是当下牧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当地潮湿炎热的气候也给奶牛养殖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和挑战。疫病也是该牧场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牧场必须定期注射疫苗以解决疫病防控,这和国内面临的情况相似。除此之外,巴基斯坦也是国际上的进口大国,因此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波动对该地区的奶业也会产生直接的、较大的影响。Hustam Jalal先生提到,他选择了养牛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在未来的5年牧场规模可以扩大50%,同时单产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来自泰国的Somploen Janphoonga 女士提到,她所运营的家庭牧场全群存栏180头,其中泌乳牛90头,日单产10.7-13.7kg。她的牧场也会生产奶酪、鲜奶等产品,目前来看,她们更困惑的是在营销方面并不擅长,她希望能获得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曲阳县富源奶牛养殖场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牧场,场长袁朝辉经营牧场20年,这20年也正是中国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牧场从最初的养牛小区,扩展到如今的标准化牧场,占地 82 亩,设计规模 1200 头,目前泌乳牛 330 头,日单产33kg。袁总提到,风风雨雨20年间,很多人进入养牛圈,也有很多人退出,而支持他坚持下来的动力是对养牛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是对牧场所有员工的责任。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养殖技术的更新换代,袁总走访了十多个国家,学习不同国家的先进技术。对于未来,他希望牧场可以尽快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缓解环保压力,尽早实现种养结合。
来自马来西亚的Nickcarlstann Hendry MohanNair先生,毕业于马来西亚布特拉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从事奶牛行业刚2年。他不是牧场主,其主要的工作是服务于奶农,提供奶牛养殖实践方面的良好培训,提供牛奶质量提升的相关咨询。他走过很多牧场,最大的梦想是早日拥有自己的牧场,起始规模可以小一些,比如10头左右的泌乳牛,然后通过自己的独立运营发展壮大,扩大到100头,并世世代代地传下去,他也希望马来西亚的奶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让自己的牧场更有发展空间。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Iwan Hendra Gunawan先生经营的牧场只有存栏13头,其中泌乳牛7头,年产量33吨。这家牧场是菲仕兰公司的一家合作牧场,Iwan先生通过菲仕兰公司提供的培训,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Iwan先生提到,他的牧场收益在当地也算是中等收入,最大的梦想是能尽快提升牧场的产量,并将牧场规模提高至100头左右。而实现这些的前提是,牧场需要有更足够的高质量饲料饲草,满足奶牛的生长需要,这也是现阶段牧场最大的需求。
来自越南的Trương Văn Hồng先生经营一家30头泌乳牛的牧场,年产量219吨。牧场建立于2016年,Trương Văn Hồng先生谈到,刚开始的时候奶牛和他的日子都也不好过,经过很长时间,奶牛适应了现有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健康了,他自己也逐渐学到了很多的牧场管理知识,获得了很多经验。在越南,除了这种小型的家庭牧场,也有很多规模化的大型牧场。对于小型牧场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升生鲜乳的质量,获得乳制品公司的信任,才能以更高的价格把生鲜乳销售给乳企。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