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公众健康、阻碍国产乳业发展,也严重打击了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与法规来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我国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
国产乳制品质量的提升是否相应提振了消费信心?哪些因素会影响、决定消费信心,继而影响到消费行为及我国奶业发展?基于此,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根据该中心出版的《中国奶业白皮书》制定了相关课题研究方向。2017年年初,中国农业大学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团队承接了该中心的科研项目,并于7月、8月联合进行了《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研究》调查,对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哈尔滨共5个城市1000余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面访。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奶制品的信心水平仍较低,刚刚达到及格线;消费者对乳制品企业的信任是增强消费信心的关键影响因素。
主持上述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玉梅女士告诉记者,本次研究不仅涵盖常温、低温酸奶,高温灭菌、巴氏牛奶,成人、婴幼儿奶粉,奶酪等不同奶制品,还针对其他食品品类,如牛肉、猪肉、禽肉、海产品、新鲜蔬菜等进行了比对研究。总体来看,按百分制测算,国产牛奶得分为60.33分,国产婴幼儿奶粉得分为58.56,食品类得分为52.85。具体来看,消费者对新鲜蔬菜的信心最强,72.11%的消费者表示有信心;其次是常温酸奶和高温灭菌牛奶,表示有信心的比例为66.9%和66.7%;对肉类的信心排在第三位,其中仅有40.62%的消费者对禽肉有信心,拉低了肉类整体信心;信心最弱的是奶酪,有信心的人仅占34.4%。“消费者对奶企越信任,对国产牛奶和婴儿奶粉安全越有信心。”但如何获得消费者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这需要严格的监管保证。曾在荷兰研究访问一年的刘玉梅副教授介绍说,荷兰在乳制品监管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定期检测和不定期的飞行测试。“荷兰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是独立的,政府和乳品企业无所有权和经营权,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比如荷兰著名的Qlip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乳品检测实验室,每年所测样本超过1500万个,工作效率很高,而检测成本偏低。经检测指标优异、质量高的奶品,乳企根据Qlip的结果给奶农支付奶款外,会额外增加奖金,‘限劣’同时‘扶优’,足以激励奶农生产优质原奶,而企业的乳制品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